案例1、打喷嚏
奶奶生日,母亲做了丰盛的晚餐,爷爷奶奶父母和孩子全家人热热闹闹在一块开心用餐,吃着吃着,孩子忽然对着餐桌打了一个大喷嚏,虽不是外人,但父母还是为孩子感到非常尴尬,这种事情已经发生几次了,母亲虽然批评了孩子,但孩子还是记不住。
婴幼儿行为分析:
婴幼儿自控能力较差,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培养,当孩子出现以上不当行为的时候,不可以大伙一块哄笑或者说没关系之类安慰的话,以免对孩子这种行为产生强化。假如教育办法得当,孩子会非常快同意并改正。
办法运用:
第一明确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没礼貌、没教养的,也是不受大伙欢迎的,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会有不少细菌喷到饭菜上,非常不卫生,所以要掌握控制。有一首打喷嚏的儿歌非常有趣,可以用来提醒和教育孩子:
黄狗打喷嚏,对准小黄狗,阿嚏吓跑了小鸭和小鸡;
河马打喷嚏,张开大嘴巴,阿嚏吓跑了乌龟和小鱼;
大象打喷嚏,伸长了脖子,阿嚏吓跑了山羊和毛驴;
孩子打喷嚏,捂住小嘴巴,头侧一边去,阿嚏声音轻轻的。
非常重要的是儿歌的最后一句,告诉了孩子打喷嚏的要点和规范。需要的时候成人可以作准时的提醒:孩子打喷嚏是什么样的?父母可以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行示范。
知心话语:
最不留痕迹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,孩子最乐于同意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。
温馨提醒:
1.巧用童谣法用时,最好能让孩子把有关童谣和儿歌背熟,每当遇见该情景时就说一说,让孩子能渐渐内化成为指导行为的准则。
2.用童谣时,可以用动作示范的最容易做出动作进行示范。
案例2、穿鞋
小强两岁半了,母亲为了训练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,常常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如:自己穿脱衣服,自己穿鞋子等,小强由于动作不能要点常常把鞋子穿反了,或者把衣服的纽扣系错了,母亲纠正了多次小强还是做不好。
婴幼儿行为分析:
孩子年龄小,动作协调性不够,成人觉得非常简单的事情,孩子子却要反复训练才能学会好,两岁多的孩子没经过练习,对左和右的定义还是非常模糊的,所以孩子才会常常把鞋子穿反;另外,可能因为母亲在让孩子自己做的时候没把规则和要点告诉孩子,指导用语说得不够明确,也没给孩子做正确的示范,孩子做不好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。
办法运用:
小强的母亲可以尝试以下做法:母亲拿出一双刚买的新鞋子对孩子说:母亲给你买了双好看的新鞋子,快过来尝试一下。母亲一边给孩子穿鞋一边说:
两个好朋友,从来不分手,
要来一块儿,要走一块走,
如果穿对了,它们头碰头,
如果穿错了,它们把头扭。
说完了问小强:你了解这两个好朋友是哪个吗?对,它就是大家天天都要穿的鞋子,左侧的鞋子要穿在左脚上,右侧的鞋子要穿在右脚上,假如穿对了,它们就头碰头亲亲热热在一块,假如穿错了,两个好朋友就会生气地把头扭向一边。
在穿鞋前,先让孩子认一认摸一摸左脚和右脚,把左右两只鞋子头碰头摆设好,然后再穿,就不会穿反鞋子了。当看到孩子又把鞋子穿反了的时候,只须提醒一下:看你的鞋子是否生气了?孩子会立刻检查,意识到错了,会立刻调整过来。
掌握穿鞋子后,母亲又教给小强一首学系纽扣的儿歌:
一个眼,一个扣,
我帮它们手拉手,
结成一对好朋友。
并告诉小强系纽扣有个小技巧,从下面最后一个纽扣开始系,就不会进错门了。
知心话语:
对于孩子来讲,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,吃饭、着装、洗手、如厕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是学习。